top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En
首页
园况介绍
简介
历史沿革
大事记
信息公开
园区规划
导览服务
开放时间
票务服务
游览须知
交通路线
便民服务
商业服务
园区导览
园林园艺
专类园
温室
盆景园
重点植物
植物认养
科学研究
研究机构
人才队伍
科研进展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科普教育
科普馆
科普展览
科普课堂
科普活动
历史文化
卧佛寺
樱桃沟
曹雪芹纪念馆
一二·九运动纪念地
名人墓
康熙御碑
国礼植物
公告资讯
公告信息
最新消息
花讯
网上购票
种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现任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专业方向为植物生理与发育生物学,主要从事植物感知环境温度机制与器官发生以及作物分子设计研究。主持承担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以及中国科学院等重要科研任务。近年来在水稻感知低温信号及其转导机制、小麦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植物开花与器官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研究工作发表在Cell、Developme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The EMBO Journal、PNAS、The Plant Cell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并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综述文章。
花卉工程研究中心
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组
国际海棠登录组
植物分类组
活植物收集和繁育组
园林生态组
园艺展示及应用技术组
文史研究和古建保护组
副园长、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迁地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理事、花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7—2008美国长木公园(Longwood Gardens)访问学者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2001年开始从事球宿根花卉以及花境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在收集国内外花境应用技术和成果的基础上,摸索出了我国北方地区花境设计、配置、种植和养护相关技术,出版了国内首部关于花境的专著——《花境设计与应用大全》; 2008年开始关注园艺疗法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市科委“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在养老服务中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主持及参与“特色花卉品种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郁金香花期调控及种球繁育技术研究”“百合属球根花卉的收集与展示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在推进大百合等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工作以及园艺疗法、花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魏钰
女,2016年参加工作,硕士,高级工程师
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立体绿化、园艺疗法等领域工作。
先后承担或参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项目8项。
主持的课题“气候变化北京下北京植物园植物物候、物候季节的研究”获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的课题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心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PLoS ONE》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累计11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曾获2023年度“海淀青年榜样”称号。
卢珊珊
女,2023年参加工作,博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蔷薇属植物品种分类与应用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月季品种的分子鉴定与数据库建设、基于植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专类园设计。
主持和参与“蔷薇属植物品种精准鉴定”、“基于不同场景的花卉环境设计与应用示范研究”等多个课题,论文《风景智慧的传承和发展》获得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一等奖;获得2025北京公园管理中心花境设计大赛三等奖;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文章4篇。
刘广宁
女,2004年参加工作,学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花卉环境布置等工作。
先后完成植物园卧佛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绚彩植物园方案设计、园区花园花境提升改造等项目10余项。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设计师展园优秀奖。2011年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三等奖。2020年获北京“职工技协杯”月季园设计大赛佳作奖。2024年获香港花展展品组最佳展品金奖、最具特色大奖。
李静
女,2010年参加工作,硕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花境设计与应用、儿童花园设计等。
主持设计、实施花境十余项,参与园内近十年的花卉环境布置工作,并负责宿根花卉园管理工作。多次主持参加各类花境竞赛并获奖,如2017-2019年第一、二、三届中国花境竞赛获金奖,2023年第七届中国花境竞赛获钻石奖及最佳创意奖,2020首届北京国际花园节企业花境展赛获金奖等。参编团体标准《花境营建技术规程》。参与“园艺体验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基于不同场景的花卉环境设计与应用示范研究”等课题。发表《菊科花卉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应用》、《儿童花园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等论文数篇。
仇莉
女,2012年参加工作,硕士,高级工程师,北京菊花协会理事。
现从事菊属植物的资源收集、栽培及菊花新品种选育等,负责国家植物园菊花展相关工作。
主持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菊花新品种培育及根状茎性状关键基因挖掘”和“菊属部分抗寒旱野生资源引种收集和新品种培育”等课题2项,参与多项其它课题。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数篇。栽培管理的大菊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国际竞赛菊花栽培技术竞赛大奖1项,铜奖2项。连续多年参与北京菊花擂台赛,获盆栽大菊金奖等多个奖项。培育的菊花新品种‘晚秋橘韵’、‘粉面朱唇’、‘秋妆红颜’等已获得农村农业部菊花新品种权。
牛雅静
男,硕士,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999年进入北京植物园京华园林设计所工作,参加多个项目设计,项目获得了行业认可。在工作期间,参与了北京植物园的规划修编,参与了碧桃园、梅园等专类园的设计改造,参与了古树保护花园的设计工作,参与了科普馆外环境设计工作。并坚持利用所学服务社会,结合平时工作经验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一种景观园林用多角度喷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参加设计的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改扩建项目,负责的园林设计在二〇二一年度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中获传统建筑设计三等奖。
肖寒
女, 2004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
从事兰科植物的栽培管理、养护研究工作,参与国内多次兰花展、花博会以及多年春节兰展等工作。2014年至今从事植物科普活动策划、展览及研究等工作,有着丰富的自然教育、植物科普活动实践经验和基础。
参与植物博物馆、梅花馆以及中国植物园联盟建设——“公众科普计划”的植物文案编写和布展等工作。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现参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动植物专类园新媒体科普导赏研究” 和“基于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教育活动探究”课题。
参编植物相关图书3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在北京市第一届自然教育活动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张雪
男, 2006年参加工作,硕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植物园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养护以及花卉引种与景观营造等相关工作,负责园内花境设计施工;球根花卉景观展示、春花展国庆花展布展。多次获得花境景观综合大奖、花境景观创新奖、乡土植物资源利用奖、花坛评比金奖。
主持和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参与 “郁金香花期调控及种球繁育技术研究” 课题;主持“北方地区岩石园景观植物配置与建造”课题及“大百合属植物收集与研究”等多项课题。
在《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园林》、《植物生理学报》、《中国植物园》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张辉
女,2004年参加工作,学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展环境布置,立体花坛设计,球根花卉栽培等,对球根花卉的园林应用有专项研究。
参与设计立体花坛、花境10余项,主持设计栽培球根花卉5年。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花境大赛银奖、西城区2017年国庆节及后期花卉布置方案定向征集活动二等奖、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月季国际竞赛金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国庆花卉环境布置大奖、2020年第四届中国花境大赛金奖等。
袁媛
男, 2004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新优植物对外推广工作。
参与北京市增彩延绿,抗逆乡土植物,海棠优良品种繁殖及水肥一体滴灌技术等课题研究。参与藤本植物的引种,紫薇品种的繁殖,槭叶铁线莲的引种及繁殖等多项园管课题。
参与发表《新优凌霄品种的引种与繁殖研究》,《基质对铁线莲扦插影响的研究》等多项论文。同时《藤本植物紫薇等引种,繁殖及在园林城市绿化中的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猛
女,2002年参加工作,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园艺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园林绿化、花卉环境布展、丁香属相关科研的工作。
主持环境项目布展工作,策划实施桃花节暨世界名花展、夏花展、月季展、市花展等环境布展项目。参与国内专类竞赛并获奖。
主持参与“丁香属植物的分类、引种、应用繁殖及育种的研究”、“丁香属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体系的研究”、“丁香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研究”、“丁香新品种选育、快繁及栽培应用的研究”、“小菊优异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等课题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奖。现主持参与“丁香属植物科普文化的研究”、“菊属部分抗寒旱野生资源引种收集和新品种培育”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
孟昕
1
2
GO
查看更多